這算是我整理給自己看的筆記

拾穗﹝The Gleaners﹞西元 1857 年  
油彩.畫布,54 x 66 公分    羅浮宮,巴黎,法國


晚鐘﹝The Angelus﹞1857 ~ 1859 年  油彩‧畫布,55.5 x 66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法國
======================
《寫實主義與自然主義的藝術》
浪漫主義演變成一種煽情的浮誇以後,人們期待藝術回到生活現實的寫實主義隨之興起。而十九世紀工業化迅速發展,為社會帶來巨大變化,敏感的文學家和藝術家把目光轉向身邊發生的現象,將新的現實化成為作品,如實地再現當代社會的種種情景,使以往難於闖入文藝殿堂的現象湧入,擴展了文藝的領域。他們的創作理論和實踐,構成了寫實主義的潮流。

寫實主義者的傑出代表,不管是否具有民主的觀念,大多用自己的作品,揭示社會的矛盾和不公,表現普通人和他們的生活,頌揚他們心靈中的美好東西。

米勒出生的年代1814~1875 (其作品為寫實主義的代表之ㄧ)
 米勒是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畫家,他的藝術具有質樸無華的特色。擅長表現農民生活。1840 年代末,他定居在巴黎附近的巴比松村,和家人過著真正的農民生活,直到去世,始終生活在底層農民之中。

  米勒從不虛構畫面的情景,每一幅畫都是從對法國農民的真實生活中觀察得來的。米勒發現了平凡勞動者的詩情畫意,儘管他筆下的農民大多衣飾簡樸、粗手笨腳,但卻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這便是米勒讚美歌頌的法國農民形象。米勒筆下勞動者的形象,實際上對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上流社會就是一種抗爭。
以上資料來自西方藝術風格第33講《寫實主義與自然主義的藝術》
==============================
下方是我做的簡易示意導讀圖
米勒的畫作畫作大多是將風景作為背景來突顯人物為主題

本圖描寫秋收後的農田,有三位婦女在撿拾農地上的穗子
法國農村有一個習俗,
農地主人在收割過後,不可以阻止別人來撿取遺落在地面的穗子,因為掉在地上的穗子是大地(神)給恩典。
據說其典故是來自於聖經(我信仰虔誠的同學表示是出自舊約聖經),要人們保持著慈悲的心 ,神才會眷顧其土地來年才會豐收。
用後方的豐收馬車來跟前方三位為了餬口辛苦在田裡檢穗子的主角來做對比,強調出勞動者的辛苦。
有此一說:畫面中三位主角是一家老中青三代,右手邊的是奶奶因年紀較大膝蓋退化,彎腰不易所以雙手扶膝保持平衡,中間為媽媽負責主要的勞動,動作迅速熟練已經收集一大把的穗子在腰間布袋內,左手邊的為女兒感覺上像是跟著媽媽來實習的,有點邊檢邊玩的神態,且怕被曬黑帽子還蓋到脖子。


本圖描寫一對工作中的年輕夫妻聽到教堂的鐘聲,停下手邊的工作虔誠的向神禱告的情景。
其重點在於都已經是傍晚了還在田裡辛苦的工作(強調出勞動者的辛苦),遠方的教堂跟其耕作的農作物是馬鈴薯...(我自己也覺得我這段講的很薄弱)

補充:拾穗中撿拾的穗子是麥穗不是稻穗喔(歐洲主食是麥類及馬鈴薯跟亞洲是稻米類不一樣)

參考資料為藝術裡的秘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an1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