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應認真教學的江老師邀約,參加了她們班級的班遊(好像是因為國小5年級有上到台南安平古堡之類的課程),老實講我沒啥機會跟這樣一大群...我年紀除以三的小朋友一起出遊..
此行程一日來回由台中出發往台南預計參觀奇美博物館跟安平古堡之後小逛一下安平老街就回家
 奇美博物館官網 (參觀前請先預約)
奇美博物館內部不能拍照所以只能在外部拍拍其雕像 (可以來試看看認的出哪幾尊雕像的名稱)

看一下這帥氣的背影

真跡當年據說因太過裸露而有一段時間被迫在腰部圍上28片銅製的無花果葉"遮羞"








這個真跡在羅浮宮 (台灣人說的羅浮宮三寶之ㄧ)

米開朗基羅的大作之ㄧ















因為只在此停留短短一個小時左右,所以只有大略瀏覽一下,這邊值得花個一天或半天的時間仔細瀏覽

附上由奇美博物館所提供的國小、國中的學習單給大家參考 (取自奇美博物館官網)
國小組 (是非題)
 
1.( )
在博物館5樓的「施洗者約翰」圖畫中,有一個面帶微笑的人手裡抱著一隻貓。



2.( ) 在博物館5樓的「年輕的奏樂師們」這一張圖畫中,有些人穿著漂亮的衣服在彈奏樂器


3.( ) 在博物館5樓的「嘆息橋」這張畫中,有一些人正在美麗的河上划船。


4.( ) 在博物館5樓的「桌上靜物:黑瓶‧餐盤‧陶碗」這張畫中,畫著好多好吃的水果。


5.( )在博物館5樓大廳中央,只有一件雕塑是用清銅作的。


國中組(選擇題)


1.(  )請問在博物館5樓的「聖馬丁與乞丐」這件畫中,其人物的特徵是?(1)拉長(2)縮短(3)圓胖。


2.( )請問在博物館5樓的「島嶼尖端的渡船伕」這幅畫作,是屬於哪一個畫派?(1)浪漫派(2)巴比松畫派(3) 學院派。


3.( )請問在博物館5樓的「信息」這件畫作,其題材是屬於?(1)歷史(2)宗教聖經(3)神話


4.( )請問在博物館7樓的「訣別」這件畫作,畫家是哪一國人?(1)德國(2)法國 (3)義大利。


5.( )請問在博物館8樓的「舞」這件雕塑,作品的材質是?(1)大理石(2)石膏(3)青銅。






國小組解答.X OOXO
國中組解答12232
題外話....奇美鳳梨酥...好貴(一塊單價要30大洋)
==================================
安平古堡 我跟同行友人就沒進去了(門票50大洋),小朋友們由老師帶隊進入,我們則跑去安平老街晃了一下

陳氏蚵捲

周氏蝦捲 (後面那邊飲料是當地某知名冬瓜茶)

黑糖碰餅 (我對餅猛力一擊之後..佳玟小姐才說要拍..所以上方破一個洞了)

路標指示牌

鄉土文物館
我們去逛的時候剛好遇到整修所以無法入內參觀,不過當我們在門口東拍西拍的時候,遇到看管這邊的管理小姐,他有讓我們進去逛了一下





文物館的模型
據管理小姐的表示此棟鄉土文化館是日據時代西門國小的校長宿舍





鄉土文化館的外觀局部


閒逛之於發現的廟宇 (其實是被其"金光閃閃"所吸引)我在想..如果騙外國觀光客說
這是台灣走巴洛克風的廟宇搞不好會有人信喔~

雕樑畫棟又金光閃閃..不像巴洛克風嗎?

寺廟上方的藻井
小知識

(1)藻井:裝置在廟宇殿室內屋頂下的斗栱組合,形成軸心往外向下輻射狀擴張的建築結構,其構造雕琢華麗,外型深邃如井,故稱藻井。又因其網狀結構型如蜘蛛網,俗稱「結網」,每一組斗栱上升的單元就稱為「網目」,而藻井的中心點就成為「網心」。依藻井的外型和網目結構不同有八卦形、圓形、橢圓形、方形、六角形或內圓外八卦、內八卦外圓等等,鹿港龍山寺戲台的八卦藻井和三峽清水祖師廟螺旋網目的藻井是典型的精采之作。

(2)由於古代的建築多為木構,火成了人們的心腹之患。中國古代建築的很多構造都與防火有關,藻井就是其中之一。據《風俗通》記 載,“今殿作天井。井者,東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厭火也。”東井即井宿,是二十八宿之一,它共有八顆星,古人認為是主水的。因此人們在殿堂、樓 閣最高處作八角形或圓形井,飾以荷、菱、藕等水生植物,防止火災發生,“藻井”之名由此而來。除避邪防火功能外,戲臺頂中央的藻井還起著裝飾和擴音共鳴作用,在沒有擴音設備的古代,藻井如音箱,使演員的聲音更圓潤飽滿,傳出更遠,“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3)藻井由來的傳說:話說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為躲避陳友諒的追兵,正在走頭無路時,慌張地躲進一座破落的山神廟,四下無處遮掩,情急之下躲到拜桌下,只用破舊桌巾遮住,心想命恐不保,急忙默禱求神明相助,於是山神變化出一張完整無缺的蜘蛛網,將朱元璋藏身的桌巾縫隙網住,待追兵進來時,見四下無人,又無可躲之處,神桌下桌巾等處佈滿蜘蛛網,也沒有被破壞的痕跡,判斷朱元璋不可能藏身此處,未再搜索便迅速離去。朱元璋感念神明顯靈用蜘蛛網救他一命,於是在登基後命令建築工匠,按照蜘蛛網的形狀在大殿室內建造出「藻井」,一來當作幸運符繼續求保護,一來表示永遠的感念神恩。不過以上應屬趣聞傳說,並無確切考證。

參考資料來自
(1)http://www.linzexu.cn/show.aspx?id=328&cid=41 (簡體字網頁)
(2)http://www1.mlc.gov.tw/woodcarving/f/01.php?schstr=%C4%A6%A4%AB&imageField.x=54&imageField.y=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an1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